大寮廠房,大寮廠房出租,大寮廠房買賣

目前位置:
  1. 首頁
  2. 不動產知識

591大寮廠房,大寮廠房出租,大寮廠房買賣.高雄大寮工業廠房有水電天車廠登三相電,找合法便宜的新廠房物流倉庫鐵皮屋資訊,RC中古小坪數新廠房出售,租大寮廠房,大寮農地廠房買賣.查詢大高雄工業區廠房價格實價登錄行情,請找591高雄廠房仲介-www.0926533953.tw

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
13最後頁
共27936筆/共2794頁
10月買賣移轉月增年減 房仲估今年仍難逾30萬棟2025/11/04發佈

六都地政局公布10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,合計為1萬6989棟,月增5.7%、年減13.5%;繼9月「年月雙減」後,10月轉為「月增年減」。房仲指出,成交量回升主要來自新青安鬆綁與暑假結束後的回補效應,但整體市場受不確定因素影響,今年全年移轉棟數恐難破30萬棟。



觀察六都今年10月買賣移轉棟數,台北市1758棟、月減1%、年減22%;新北市4204棟、月增14.2%、年減3.6%;桃園市3240棟、月減0.7%、年減11.4%;台中市3766棟、月增4.6%、年減8.3%;台南市1527棟、月增2.7%、年減33.2%;高雄市2494棟、月增9.9%、年減16.2%。



另外,永慶房屋進一步觀察今年前10個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,交易量合計為16萬8785棟,年減26.6%,續創8年來新低,也是自1999年有紀錄以來第四低量,僅高於2015年至2017年,而台北市、台南市續創8年最低,新北市、高雄市則是近9年新低紀錄。



談到10月買賣移轉棟數表現,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,台股衝上28000點,對房市氛圍雖偏正面,但過去一段時間房價漲多,加上政策仍偏向房貸資金緊縮,房市移轉量仍偏向清淡;不過近幾個月交易沒再持續破底下探,房市有機會進入盤整期,政策走向仍是影響房市信心的關鍵。



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說明,10月買賣移轉棟數反映是9月至10月初市況,因適逢暑假結束,民眾看屋、詢價活動均回歸正常,加上9月初新青安鬆綁及延長對「先買後賣」換屋族售舊屋的期限,觀望氛圍稍減,讓10月交易量較9月成長5.7%。



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,今年9月新青安貸款不計入銀行法水位上限後,不動產放款水位略有下降,房貸苦等排撥的問題略有紓解,也帶動交屋過戶的量能。



而第4季為傳統購屋旺季,她說,部分久候多時的剛需買家出籠,因政策環境對首購族趨於友善,銷路較之前微幅回升,使都會區10月買賣移轉表現優於9月,年減幅也收斂至1成左右,衰退幅度已比今年前3季動輒年減2至3成緩和許多。



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,現階段房市仍面臨兩大挑戰,其一為房貸難題未見鬆綁,其二則是川普關稅政策給國際政經局勢帶來不穩定因素,在此情況下,即便第4季買氣回升,但預估今年全年買賣移轉棟數仍僅約26至27萬棟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

 

貸款微鬆綁 10月買賣移轉月增5.7%2025/11/04發佈

六都今年10月的買賣移轉棟數揭曉,分別為台北1758棟,月減1%,年減22%;新北4204棟,月增14.2%,年減3.6%;桃園3240棟,月減0.7%、年減11.4%;台中3766棟,月增4.6%,年減8.3%;台南1527棟,月增2.7%,年減33.2%;高雄2494棟,月增9.9%,年減16.2%,總計六都共16989棟,月增5.7%,年減13.5%。



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,9月開始新青安貸款不計入銀行法水位上限後,不動產放款水位略有下降,房貸苦等排撥的問題略有紓解,也帶動交屋過戶的量能;加上第4季為傳統購屋旺季,部分久候多時的剛需買家出籠,尤其各都的相對平價區段,包括淡水、龜山、梧棲、安南等地,因政策環境對首購族趨於友善,銷路較之前微幅回升,使都會區10月整體的買賣移轉表現優於9月,年減幅也收斂至1成左右,衰退幅度已比前3季動輒年減2~3成緩和許多。不過在政策沒有大幅放鬆調整的情況下,即便短期表現偶有佳作,整體房市的回溫程度依然相當有限,今年前10個月累計不到17萬棟,仍創近8年來新低。



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指出,重劃區的新案交屋潮,仍是各都買賣移轉的重要支撐力量,但開發較飽和的雙北蛋黃區,包括台北市大安區、新北市永和區,則受惠老屋重建案完工拉抬量能。尤其地狹人稠、推案不易的新北市永和區,因總戶數超過470戶的都更案「漢皇盛世」完工後陸續交屋,10月的買賣移轉量也因而較9月翻倍,也助威新北市奪下六都的月增幅冠軍。



台中海線的梧棲,10月也再度上演大驚奇!上月梧棲才衝出逾700棟的單月史上新高,10月份進一步改寫歷史紀錄,以單月破千棟的佳績,連續兩個月推高歷史天花板。



陳定中表示,梧棲9~10月連續爆出大量,最大貢獻仍是第2季末完工指標重案的「遠雄幸福成」,該案總戶數超過2000戶,大舉推高梧棲下半年的交屋量能,加上台中港特定區還有不少規模百戶上下的新案陸續完工,使梧棲連續2個月的買賣移轉量高居六都之冠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

 

六都移轉棟數年減13.5%2025/11/04發佈

去年9月中央銀行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,近一年來房市交易大幅萎縮。根據六都地政局最新資料,10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1.7萬棟,雖較9月微增5.7%,但不過與去年同期相較則衰退約13.5%。房仲業者分析,若年底房市買氣沒有起色,全年全台房市交易量恐面臨26萬棟保衛戰,將創近九年最低紀錄。



據六都地政局統計顯示,除台北、桃園10月移轉棟數較9月微幅衰退外,其餘四都均較9月成長;與去年同期相較,新北、台中衰退幅度在1成以內,台南衰退幅度高達33%。



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,台股衝上28,000點,對於房市氛圍雖偏向正面,但過去一段時間房價漲多,加上政策仍偏向房貸資金緊縮,房市移轉量仍偏向清淡。不過幾個月交易沒有再持續破底下探,房市有機會開始進入盤整期,科技業題材眾多,對於房市會有一定支撐,過去房價漲太多需要時間消化漲幅,接下來政策走向仍是影響房市信心的關鍵因素。



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,第四季為傳統購屋旺季,部分久候多時的剛需買家出籠,尤其各都的相對平價區段,包括淡水、龜山、梧棲、安南等地,因政策環境對首購族趨於友善,交易量微幅回升,年減幅也收斂至1成左右,衰退幅度已比前三季動輒年減2至3成明顯緩和。



以前十月六都會買賣移轉棟數來看,六都合計16.8萬棟、年減26.6%,其中台南、高雄年減幅均高於3成,六都買賣移轉棟數續創近八年最低紀錄,同時也是自1999年有紀錄以來第四低量,僅高於2015至2017年,而台北、台南續創八年最低,新北、高雄則是近九年新低紀錄。



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,近期房市政策鬆綁議題持續發酵,觀望情緒稍減,首購、換屋等自住需求轉趨穩定,加上市場看跌未來房價已成共識,部分屋主開始調整心態、主動讓利,若後續國內經濟環境沒有大幅變化,隨著房市政策鬆綁議題持續發酵,預期11至12月房市傳統旺季有望維持穩健格局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

 

買到凶宅求助無門? 專家揭「自保注意事項」2025/11/04發佈

許多人想要買房,但就怕遇到「凶宅」,即使房價再低也會有所顧忌。對於凶宅的定義在法律上處於模糊地帶,貸款職人貴哥在YouTube頻道「好事貸 House Loan」分享一則影片,針對凶宅定義、買兇宅風險和買到凶宅的自保方法進行說明,片中強調「大部分銀行都不願意承作凶宅貸款」,若民眾真的想買只能準備更多自備款。



對於凶宅定義,貴哥請到律師林俊雄說明,如果房子發生火災等事故造成身亡,房子被歸類在事故屋,人屬於非自然身故,也算是凶宅。貴哥也提醒,需留意火災對建築物造成的損害,如果沒有妥善整理,缺乏火害安全鑑定,居住安全可能成為問題。



若將凶宅拆除重建,或房內出現動物遺體,是否還算是凶宅?林俊雄給出答案「不算」,前者因原本的房子已失去存在,所以不是凶宅,後者則不會因為動物的死亡而構成物的瑕疵,他指出,客觀交易要以大眾認知的標準去看,不能以個人主觀的想法去認定東西是否有瑕疵。



貴哥強調,如果要購入兇宅,跟銀行申請房貸會有難度,因為在審核房貸過程,銀行會根據房屋價值、發展性跟轉手性來決定是否要借錢。大部分銀行都不願意承作凶宅貸款,原因是萬一屋主面臨繳不出貸款,房子面臨法拍時,銀行需要確保拍賣價金可以彌補銀行的損失,而凶宅本身價值偏低,大眾購買意願也不會太高。



就算有銀行願意承作,他們給的貸款成數大概只有5成左右,利率也會比一般房貸高,總結來說,如果要買兇宅,就要準備更多的自備款,若是簽約時錢湊不足,可能會有違約問題。



貴哥補充,買下凶宅後,如果要作為出租使用等投資目的,出租人必須填寫租貸標的現況確認書,因此可能使房客租屋的意願降低。假如有轉賣的打算,也要考慮大部分的人不願意接手,「錢會被卡在那邊」。如果想以多次轉手方式來洗白,還得小心法律的問題。



假設屋主沒有明確告知房子是否屬於凶宅,貴哥建議可透過附近房屋的成交價格了解,如果發現價格明顯低於附近行情,就要積極去探究背後原因;也可以上網查詢房屋所在地是否曾發生過事故,台灣凶宅網和臉書社團都是查證管道,更可以實地走訪,詢問當地居民或管理員。



貴哥表示,專業的房仲業者通常較了解當地狀況,可以幫忙蒐集相關資訊。如果還是有疑慮,除了請仲介提供有賣家簽名的不動產使用現況說明書,也可透過訂定雙方特約條款,保障自身權益。



律師林俊雄說明,如果住進去後才發現是凶宅,普遍情況是發函,附上證據提出訴求,倘若對方不願意接受,只能採取訴訟,看是要減少價金或解除契約。林俊雄解釋,瑕疵擔保責任在《民法》屬於複雜性高的問題,牽扯到債務不履行,建議真的發生類似情況時,要尋求律師幫助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

 

新青安鬆綁 年底傳統旺季支撐房市2025/11/04發佈

新青安貸款鬆綁效應持續發酵下,以及延長對「先買後賣」換屋族售舊屋的期限,的確提振部分首購、換屋族群買氣,加上第四季為傳統購屋旺季,也支撐整體房市交易動能。而面對國內外政經局勢前景仍不明朗的狀況下,部分屋主願意調整售價加速成交,減少買賣雙方對於價格認知的拉鋸,讓10月全台交易量較9月量增5%。



根據永慶房產集團統計:10月與9月相比,台北市月增3%,新北市月增7%,桃園市成長3%,新竹縣市量增2%,台中市月增8%,台南市成長9%,高雄市則月增7%。



民眾購屋信心受到激勵,觀望情緒稍減



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,近期隨著房市政策鬆綁議題持續發酵,民眾購屋信心受到激勵,觀望情緒稍減,10月看屋意願增加的趨勢,自住需求轉趨穩定;另一方面,市場看跌未來房價已成共識,加上關稅戰仍有諸多變數,對於經濟景氣前景有疑慮,部分屋主在去化壓力與成交速度考量下,開始調整心態、主動讓利,使議價空間擴大、成交也更順暢,讓10月房市交易量較9月小增5%。



若與去年10月同期相比,全台房市交易量年增10%,台北市年增8%,新北市年增7%,桃園市量增13%,新竹縣市年增12%,台中市量增10%,台南市年增9%,高雄市則量增12%。陳金萍說明,去年10月受到銀行房貸緊縮與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影響,民眾面臨貸款利率拉高、成數降低的情形,衝擊房市買氣,整體交易最為低迷,而今年在政策鬆綁效應持續發酵下,首購族與換屋族穩定進場,帶動交易量年增一成。



中古屋交易有回穩跡象,但量增幅度都在5%內



陳金萍指出,觀察今年整體市況,在政策面鬆綁效應發酵以及年底購屋潮帶動下,銀行房貸排撥狀況略微緩解,讓中古屋交易有回穩跡象,但量增幅度都在5%內,顯示整體交易量能並未出現爆量的交易榮景,僅回到相對穩定的格局。陳金萍補充,目前市場氛圍相較於去年已明顯穩定許多,但買方仍期待房價有進一步修正的空間,若屋主願意適度調整售價,有助於加速成交。整體而言,隨著年底購屋旺季與政策穩定預期下,若國內經濟環境沒有大幅變化,賣方持續釋出合理讓利空間,預期年底前房市將維持穩健的態勢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

 

高雄捷運宅討論度超低? 網揭「南北最大差異」:黃線完工才有變化2025/11/04發佈

房市熱點總與捷運綁在一起,不少購屋族看好「捷運宅」潛力,認為交通便利、保值性高。近日,有網友發文表示,台北捷運附近房市討論度高,讓他好奇提問,「為什麼高雄捷運討論度這麼低?」,貼文掀起熱議。有網友指出,該現象與捷運線路數量有關,「還不夠密集,路線交錯還不夠多」。


有網友好奇提問,「為什麼高雄捷運討論度這麼低?」(示意圖/Unsplash)

一名網友日前在PTT上以「高雄捷運怎麼沒什麼人討論?」為題發文,原PO提到,北部捷運站附近房市熱度高,像是台北、桃園機場捷運沿線常被拿來討論,連特定站名都成為關鍵字;但反觀高雄,多是在討論重劃區,不會特別提捷運站,輕軌更是「票房毒藥」,捷運紅線、橘線幾乎沒人提起,興建中的黃線也乏人問津,讓他好奇提問,「難道高雄捷運附近的房產沒有比較好嗎?」。



貼文曝光後立刻引起討論,網友們紛紛在底下留言回應,不少網友分析,「高雄人很少搭捷運的,還是機車為主,或許有一天會跟台北一樣重視捷運,但目前就不是」、「台北就開車騎車成本太高,連騎機車都要找車位」、「北部捷運養出龐大進城通勤需求,高捷中捷都沒辦法吧」、「主要是高雄路騎車很快吧 5分鐘你博愛路可以從哪騎到哪,就算上下班也沒很難騎,除了民族路」。



也有人認為,該現象與捷運線路數量有關,「還不夠密集,路線交錯還不夠多」、「黃線完工才能對路網交錯密集度有顯著貢獻,不然紅線橘線十字型不夠」、「捷運太少條無法形成路網,沒什效益,台中也一樣」、「密度如果不夠高或公車轉乘不夠密集方便,那不如一開始就開車或騎車」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

 

買房不是等你才開搶!網友吐槽「想等5折才買」的自私心態2025/11/01發佈
房市示意圖

最近在各大房產論壇上,出現一種有趣現象:一群人在網路上拼命唱衰房市,列出各種房價必跌的理由,從少子化、戰爭風險到經濟衰退。但現實世界的房市交易卻持續熱絡,形成「網路一片看空,現場排隊買房」的強烈對比。



「你想改變別人的想法,目的是什麼?降價然後讓你買得起?」



這句網路上的犀利發言,直接點破許多房市討論背後的潛台詞。仔細觀察就會發現,越是買不起房的人,越熱衷於說服別人「現在是高點」。他們在論壇上不斷強調少子化、戰爭風險、火山地震等負面因素,試圖證明房價「不合理」。



但現實是,有人願意用八折價接手,有人看到符合需求的物件甚至願意加價一成買走。市場永遠存在多元需求,用單一標準衡量所有人的購屋決策,本身就是不切實際的期待。



回顧過去十年台灣房市,那些從2015年就開始喊「等泡沫」的準買家,如今面對的是翻倍的房價。他們不是沒有看房,而是總覺得「下次會更便宜」,結果在等待中錯失機會。市場從不等人準備好才上漲。真正的購屋者根據自身需求與能力做決定,而不是試圖猜測市場最低點。有位房仲分享案例:一位客戶從三年前開始看房,每次出價都比屋主開價硬要砍兩成,結果三年來看著同樣物件的總價從1200萬漲到1800萬。他現在還在等待「合理的價格」,而當初被他笑「盤子」的買家,資產已經穩定增長。



「你比別人窮,比別人沒膽下手,卻一廂情願想說服大家現在是高點?」



這句話雖然直白,卻點出關鍵問題,用自己的財務狀況衡量整個市場,本身就是謬誤。對急需安家的新婚夫妻來說,房子是生活必需品;對有換屋需求的家庭,房價波動只是決策因素之一;對長期投資者,看重的是資產配置與保值功能。



每個購屋者都有不同的時間壓力與需求急迫性,用單一標準否定所有人的購屋決策,無疑是見樹不見林。



與其花時間在網路上說服別人房價會跌,不如把精力用在提升自己的購屋能力。



專家強調:「專注於自己能夠控制的事情,而不是試圖改變市場趨勢。」這不是要大家盲目買房,而是建議根據自身需求理性決策。如果你真的需要房子,就該務實地尋找符合預算的選項,而不是期待市場會跌到你的理想價格。畢竟,過去二十年證明,等待的成本遠高於進場的風險。與其等待那永遠不來的五折價,不如認真思考如何在現有條件下達成購屋目標。



房價的確存在許多問題,但用唱衰來期待價格下跌,終究只是紙上談兵。



真正的解決之道,要么調整自己的購屋標準,要么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。下次當你想說服別人「房價會跌」時,不妨先問自己:這到底是基於客觀分析,還是只是因為你還沒買到理想的房子?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

 

稱霸中部五縣市 苗栗近3年房價漲幅逼近3成2025/11/01發佈

近年來,在科技題材的帶動下,中台灣房市能見度大幅提升,中信房屋研展室彙整實價登錄資料發現,近3年,在中部五縣市中,以苗栗縣的平均房價漲幅最快,高達27.2%、接近3成,其次分別為彰化縣(18.3%)、南投縣(13%)、雲林縣(10.7%)、台中市(10.4%)。對此,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,中台灣過去以傳統產業為主,近年來隨著政府積極推動產業升級,加上大型建設項目的進駐,也給區域房市增添了不少想像空間,交易量能自然水漲船高。



莊思敏表示,中部地區交通網絡四通八達,南北往來便利,向來都是大型企業設廠的熱門之選,近年更因科技園區及台積電等重大投資進駐,帶動高科技產業群聚效應,不僅創造大量就業機會,也進一步推升區域居住需求,使整體房市表現相當亮眼。儘管近期受川普關稅戰影響,傳統產業面臨一定壓力,市場上甚至傳出放無薪假的現象,導致買方轉趨觀望,房市也進入盤整期。不過,對自住型買方而言,這反而是積極看屋、大膽出價的好時機,因為此時屋主心態較易軟化,消費者更有機會以合理價格入手心儀物件。



對於苗栗縣平均房價漲幅領跑中部五縣市,中信房屋頭份建國加盟店店長蔡議鋒分析,這主要受三大關鍵因素驅動,首先,目前苗栗房價仍普遍落在2字頭,房價基期相對較低,具備可觀的補漲空間。其次,近年苗栗建設題材豐富,包括竹南科學園區、五楊高架延伸工程,以及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等,不僅提升區域發展前景,也進一步帶動房市熱度與市場信心。第三,受惠於親民的房價與未來發展性,最近幾年許多嗅覺敏銳的建商都爭先到苗栗購地推案,區內新建案價格屢創新高,部分熱門預售案的成交單價甚至觸及5字頭,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抬了區域整體行情。



蔡議鋒指出,竹南與頭份兩地兼具科技題材與地緣優勢,是目前苗栗房市最炙手可熱的區域。隨著科學園區持續發展、科技大廠不斷擴張,大量高薪就業人才湧入,在強勁的剛性需求支撐下,區域房價自然扶搖直上。目前竹南、頭份的房價仍屬親民,總價1,500萬左右就能買到屋齡10年內、三房含車位的大樓,總價1,000-1,200萬左右就能買到屋況還不錯的中古屋,因此磁吸眾多科技新貴與竹科外溢人口於此置產。從長線來看,預計隨著科技產業的持續成長與就業機會的增加,竹南、頭份的房市交易量能仍有穩健上升的空間,值得購屋民眾留意。


近3年中部五縣市平均房價變化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



 
還是小宅最對味!台北市房價單月漲幅逆勢衝0.08% 優於大樓、公寓2025/11/01發佈

還是小宅最對味!最新實價登錄資訊顯示,台北市的小宅市場,今年7月房價漲幅逆勢衝0.08%,優於雙雙下跌的大樓、公寓,在房市冷靜期中,表現一枝獨秀。



台北市政府地政局的2025年10月動態月報指出,最近一期(114年7月)台北市實價登錄資訊,標準住宅總價已連3跌、標準住宅單價已連5跌,來到標準住宅總價2,013萬元,標準住宅單價每坪64.11萬元。不過,惟有小宅表現一枝獨秀,住宅價格指數128.18,較6月逆勢小漲0.08%,每坪標準住宅單價79.14萬元、表現遠優於大樓及公寓的跌勢。



業者分析,小宅因低總價、易出租、轉手靈活優勢而見恆溫,成為建商突圍逆勢的選擇。



據台北市政府地政局公布的今年10月動態月報統計,今年7月全台北市住宅價格指數127.04,較6月127.57下跌0.42%,較前一年同期129.23下跌1.69%;標準住宅總價2,013萬元,標準住宅單價每坪64.11萬元。



其中,小宅表現一枝獨秀,住宅價格指數128.18,較6月128.08,逆勢上升0.08%。



至於大樓、公寓,則雙雙下跌。其中大樓住宅價格指數138.09,較6月138.52下跌0.31%;公寓住宅價格指數111.90,較6月112.41下跌0.45%。



地政局統計,觀察全市、大樓、公寓及小宅之月線、季線及半年線趨勢,除了小宅的月線微漲外,其餘皆下跌。



在成交量指標方面,今年7月實價登錄交易件數424件,較6月519件減少95件,減幅18.30%,較前一年同期837件,減幅49.34%。



交易總額方面,單月達124.23億元,較6月減幅23.96%;較前一年同期222.52億元,減幅44.17%。



至於住宅價格指數,為127.04,較6月下跌0.42%。



綜觀整個台北市各行政區的表現,7月交易量,有2區增加、10區減少,增幅最大為中山區,較6月增加13.24%;減幅最大為士林區,較6月減少42.55%。



各行政區交易總額依序由中山區22.44億元、大安區19億元及內湖區18.4億元位居前3名;總額最少為萬華區,僅3.89億元,總額最高的中山區與最低的萬華區,差約4.77倍。交易總額除中山區較6月增加0.27%外,其餘行政區皆減少;減幅最大為內湖區,較6月減少50.74%。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

 

房市吹冷風!9月建築貸款餘額「負成長」創近9年新低,建商也沒信心了?2025/11/01發佈

中央銀行今(27)日公布9月購置住宅貸款餘額11兆4492億元,月增257億元、年增5.43%,增幅寫下2023年12月以來新低,進一步觀察素有「建商推案信心風向球」之稱的建築貸款餘額連跌3月,年增率更是翻黑,此為近9年來首見負成長。



根據央行統計,9月建築貸款餘額為3兆4311億元,月減53億元、年減0.37%,創下2016年11月以來最低水準,顯見建商融資、購地趨於審慎。



​建築貸款餘額近年逐步下滑 ​



實際上,近年受到政府部會攜手戮力打炒房,整體大環境不確定性加劇,建商推案轉趨保守,建築貸款餘額從2021年以來緩步下滑,如今更是2016年11月以來首見負成長,當年正逢房地合一稅1.0正式上路。



 



央行官員說明,9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月減3.53%,年減將近3成,今年前9月的年減幅度為27.85%,房市交易趨冷,五大銀行新增房貸同步下探,建築貸款餘額的年增幅度從2023年初跌破雙位數,雖然今年7月曾見反彈回升,到了9月反映整體下行趨勢轉為負成長。



房市「軟著陸」符合央行期待



不過,建築貸款年增率由正轉負,是否代表建商信心悲觀?央行官員認為不宜據此解讀,因為相關數據並非突然崩跌,只能說是審慎保守,同時也符合央行對於房市「軟著陸」的期待。



至於央行、金管會9月陸續鬆綁新青安貸款不計入《銀行法》第72條之2、延長「先買後賣」換屋族賣舊屋期限,外界關注相關規範是否將會挹注房市回暖。央行官員則說,這些措施都是針對有實質購屋需求者,對於房市的影響還須持續觀察。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

 

13最後頁
共27936筆/共2794頁
聯絡資訊
公司圖片
地址:屏東縣高樹鄉東興村福田路1號
電話:0926-533-953
0926-533-953客服電話
傳真:0926-533-953
網站QR Code
http://www.0926533953.tw-Web-QR-Code
網站資訊
瀏覽人數:474,386
房仲登入:登入
免責聲明:House-Info房屋網平台系統為租用式開放房屋買賣網站建置平台,僅提供會員查詢-大寮廠房,大寮廠房出租,大寮廠房買賣-等房屋資訊參考,並不涉入任何諮詢、交易。 物件(服務)聯絡人公佈的資訊、文字、照片、圖形、產權、廣告內容、或其他資料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,或與客戶聯絡交易過程中若衍生民事或刑事等法律問題,皆與House-Info房屋網站無關,所有商標、文章、名稱等版權,皆歸屬原著作者所有!